close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臺北報導

懷孕過程中,孕婦最困擾的問題之一就是睡眠品質的下降,但吃鎮靜安眠藥又怕影響胎兒的發育,國家衛生研究院今(3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就發現,臺灣孕婦使用鎮靜安眠藥比例逐年下降,不過,值得註意的是,研究分析指出使用頻率最高的時期是懷孕第一期(孕期第一到第三個月),分析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已經懷孕,而即使有使用也都是少量的暫時性使用。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是利用去識別化後的健保資料庫資料,分析2004年至2017年、超過263萬筆孕婦活產紀錄,發現近14年來,孕婦處方鎮靜安眠藥的比例從4.1%逐年下降到2.9%。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表示,女性在懷孕過程中生理和心理都會出現變化,包括荷爾蒙的改變、睡眠姿勢也會和懷孕前不同,另外,情緒和飲食習慣也都會連帶影響,使孕婦的睡眠品質下降,就需要在改善睡眠品質的好處與藥物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的風險之間仔細評估。

研究團隊進一步對藥物處方的劑量分析則發現,計算處方達到治療劑量(≥0.5DDD)的孕婦比例則從0.1%增加到0.4%,這與過去20年臺灣常見精神障礙,即憂鬱症和焦慮症診斷的增加比例相符,也就是孕婦的身心健康狀態是值得日益重視的問題。

不過,研究顯示,達到平均治療劑量孕婦的比例,仍遠低於統合分析全世界各國孕婦服用安眠藥的比例(約1.9%)。

林煜軒指出,研究分析指出鎮靜安眠藥使用頻率最高的時期是懷孕第一期(孕期第一到第三個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不知道患者已經懷孕,而即使有使用也都是少量的暫時性使用。建議醫生在為育齡婦女開具鎮靜安眠藥處方之前,應仔細詢問月經周期並考量懷孕的可能性,並應詳細告知患者在懷孕期間使用鎮靜安眠藥的風險和益處。

林煜軒建議,近年來在孕婦失眠的治療除了處方鎮靜安眠藥,也有各種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在治療改善睡眠或心理健康問題與對胎兒風險之間,醫師都會仔細權衡評估處方安眠藥的劑量與服用時間,提醒孕婦如發現生活作息及環境已經改善,但仍出現失眠狀況,還是應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如果醫師有開立藥物,也可多與醫師討論後,遵照醫囑服用鎮靜安眠藥。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踩飛輪10分鐘!女高中生腳軟、可樂尿… 竟已橫紋肌溶解症

衛福部調查曝心聲!8成孕婦最需要「一件事」 育兒十大問解答在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lbhlaovvlei 的頭像
    ulbhlaovvlei

    激勵自己

    ulbhlaovv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